今年以来,白龙塘镇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坚持“特色农业产业重点镇、绿色矿山开发示范镇、石材工业经济突破镇”发展定位,形成了以吊瓜、蜜薯、香橼、玫瑰为代表的镇域特色农业产业名片,走出了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之路;聚焦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和石材产业提质增效,全力协助推进北部矿山整治整合,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释放石材工业产能,使产业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白龙塘镇作为石材工业重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石材工业发展总体布局、产业规划,坚持矿山开采与生态治理并举,“发展”与“环保”并重,实现矿产资源绿色循环开发。紧扣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推进石材园区二期建设,西乡石材精加工研发营销中心、华林生态石材加工产业园等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后可新增工业产值30亿元左右,解决就业450余人,将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多业并举,区域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因村制宜,精心编制《农业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碾子沟、田禾、响洞村片区重点发展吊瓜产业,白龙社区、龙王沟、贯溪村片区重点发展蜜薯产业,11个村(社区)全域发展香橼产业,实现了全镇农业特色产业的区域化布局。
长短结合,规模发展。按照短抓吊瓜、蜜薯,长抓香橼、茶叶的发展思路,全镇建成以吊瓜、香橼和蜜薯、玫瑰、黑木耳等为代表的“三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建成县级“产业发展红旗村”2个,为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重点镇”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引领,示范带动。建成汉牧园吊瓜加工厂、薯可多食品加工厂、香橼茶加工厂3个,培育以宏志农业、薯可多食品、友和农业、天域玫瑰为代表的新型农业产业链企业16个,以汉牧园吊瓜合作社为代表的农业专业合作社32个,建成1个镇级电商服务中心和7个村级电商物流示范点,年实现线上销售60万单,电商线上交易额达2500余万元,涌现出“吊瓜王子”王文清、“蜜薯王子”张善红、“香橼王子”张友世等一批农业产业带头人,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今年全镇发展春季袋料黑木耳207万袋,占全县发展总量的31%,规模位居全县首位,实现年产值700多万元;全镇累计发展吊瓜1.05万亩,种植户达3180户,年产量1300余吨,年销售额2600余万元;香橼产业方面,建成香橼加工厂、香橼茶生产线,现有香橼丝、香橼酒、香橼红茶、团茶系列产品,友和农业公司开发的“白龙塘香橼茶”成为陕茶新秀,并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2500元;蜜薯产业方面,建立标准化育苗大棚50亩、种植示范基地300亩,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带动1080余户农户种植蜜薯3100亩,其中脱贫户230户1200亩,户均增收3000余元,薯可多食品公司生产的鲜蜜薯、红薯干两个产品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绿色食品”,蜜薯系列产品在全国9个省市线上、线下销售,实现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为村集体累计分红12.6万元。
白龙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波:白龙塘镇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汉考察重要指示精神,以县委“11355”发展战略为引领,紧扣建设中国最美茶乡和汉中副中心城市奋斗目标,坚持“特色农业产业重点镇、绿色矿山开发示范镇、石材工业经济突破镇”发展定位,持续提升万亩香橼、万亩吊瓜、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管水平,进一步夯实群众稳定增收产业基础,不断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质效,在大力发展“五个农业”方面破题发力,在联农带农方面持续用力,在农旅融合方面不断努力,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开创白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