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在堰口镇的田间地头,一幅产业振兴的春日画卷正徐徐展开。三岔村的现代化烤烟基地、罗镇村的工厂化淡水鱼养殖厂、古城社区黑木耳产业园区和二郎村的椴木香菇基地里,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全镇上下以党建引领聚合力,以特色产业促发展,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春耕交响曲"。
走进三岔村烤烟种植基地,大片的土地已翻耕完毕。烟苗培育大棚工人正将搅拌均匀的营养土均匀分装入育苗盘,再用刮板仔细抹平,随后将一个个苗盘整齐码放在育苗棚里,动作娴熟。作为全县烤烟产业核心区,这里依托4800万元投资的现代化种植及初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标准化育苗大棚5座,年培育优质烟苗超300万株,不仅满足全镇5000亩烤烟种植需求,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流转土地2000亩,为周边村民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80余个。
近年来堰口镇坚持"两叶兴农"战略,以烤烟、茶叶为主导,同步发展特色种养。目前全镇27个村全部创成"五星"党组织,通过"头雁工程"培育产业带头人63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多元发展的春风同样吹拂着其他村庄。罗镇村工厂化淡水鱼养殖厂里,首批鱼苗跃入新建的生态循环水槽。
罗镇村党支部书记陈代虎表示,目前我们这个渔场已陆续投放两万多尾鱼苗,主要包括丁桂、裸鲤、银雪等品种,后续还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古城社区黑木耳产业园区内生产线全速运转,日产菌包2万袋,可满足300万袋食用菌年度目标;二郎村的椴木香菇种植基地中,村民们正将菌种植入新伐的青冈木,林下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特色产业齐头并进,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目前全镇23个村累计发展袋料黑木耳279万袋,二郎村、三郎村、堰口社区发展椴木香菇3600架,罗镇村工厂化淡水鱼养殖项目全面投产,年内将陆续投放各类鱼苗20万尾。
作为传统产茶区,堰口镇的茶产业焕发新活力。在罗镇茗园茶旅融合示范点,2300亩高效茶园连绵起伏,嫩绿的牙尖呼之欲出。该项目深度融合“五个农业”理念,打造集生态种植、非遗制茶、研学体验于一体的茶旅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200余户茶农年均增收1.2万元,让茶产业从“绿叶”变“金链”。
产业兴旺带动民生改善。全镇建立重点人群帮扶机制,守牢防返贫底线;2个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如火如荼,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焕发新颜。2025年,堰口镇锚定规上工业总产值10亿元目标,7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文旅融合赋能发展,绘就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图景。
堰口镇镇长李涛表示,2025年,堰口镇将以“建设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为目标,紧扣“五个农业”要求,按照“两主六特”产业布局,发展烤烟、食用菌、中药材、冷水养殖等特色产业。通过壮大产业规模,增加群众收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