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A
签发人:周化敏
西农函〔2022〕83 号
西乡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县第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5号
建议的复函
屈小强、胡奎、谢军、刘霞、肖玉梅、徐江峰、刘于椿、赵发祥、屈华奎、张善红、屈林东、赵娟代表:
您提出的“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少撂荒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撂荒地统筹利用工作,我县为加强撂荒地统筹利用,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西乡县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西办函〔2022〕42号)。各镇(街道)对撂荒地进行了全面摸排核查,建立了撂荒地台账。据统计,我县2022年春季有撂荒地1342亩。根据地力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建立撂荒地利用信息台账,实现了撂荒地统筹利动态清零。
客观分析土地撂荒原因,一是农业经济效益太低,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民不再以农业种植创收为主。根据我县农技部门测算,水稻亩产1000斤,亩产值1400元左右,除去种子、农资、人工等成本,种植水稻机收田块一亩纯收入300-500元,人工收割田块一亩纯收入200-300元;油菜亩产300斤,亩产值800元,除去种子、农资、人工等成本,油菜种植亩纯收入几乎为零,农业种植效益太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根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我市农民收入中70%以上是以务工为主的非农收入。农民收入不再以农业种植为主也说明了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农村青壮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的以老人、儿童为主,劳动力缺乏,当前农村种地的主力军是50、60后,70后、80后很少种地,90后几乎不会也不愿种地。三是大多数撂荒地地力条件差,产出低,经济效益低,利用难度大。
当前,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也在积极谋划、出台措施,提高撂荒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一是健全补贴机制,提升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针对性和导向性,对1年以上的撂荒地停止发放补贴,待复耕复种后重新纳入补贴范围,2020年-2022年,我县分别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909万元、2840万元、2725万元。同时,中央资金也对实际种粮农民给予了10元/亩的一次性种粮补贴。二是开展政策性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马铃薯等保险,降低农民生产经营风险。三是制定了稳定粮食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十条措施,其中重点是保护利用耕地、提升装备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社会化服务等,提高农民、龙头企业等种粮积极性,减少耕地撂荒。四是开展了粮食蔬菜保供货,解决种粮主体资金问题,鼓励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多种粮。
2022年,为实现撂荒地统筹利用,一是我局印制了《关于防止耕地撂荒的通告》1000份,防止耕地撂荒宣传折页5万份,加强政策宣传,减少耕地撂荒;二是我局拟争取资金90万元,对统筹利用撂荒地种植粮油作物的主体给予300元左右/亩的补贴;三是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兑付给统筹利用撂荒地种植粮油作物的主体。
撂荒地管理和统筹利用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总体目标是实现动态清零。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努力,坚决杜绝基本农田、粮食功能区、新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撂荒,已撂荒的必须复耕复种种植粮食作物,保障粮食生产。一般撂荒地宜粮则粮、宜特则特,通过发展中药材、蚕桑、经济林木等方式,因地制宜,加强撂荒地统筹利用。
西乡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9月9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西乡县农业农村局 6221221)